2016年9月28日 iPhone 7为何没有快充、双卡、开放的NFC?
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如“7”而至,“革命性”“突破性”惊喜却没能如期而至,但此处还是应有掌声,毕竟十大革新能够一种完美融合的状态呈现给用户,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,绝对无愧于年度机皇的称号。不过,你可否想过,与Android阵营的旗舰机相比,iPhone又缺少哪些中国用户很刚需的功能?为什么苹果不肯加入?

缺席已久的快速充电
Android阵营上的快充技术方案可谓是百家争鸣,高通主导的QC2.0、QC3.0,联发科的PEP、PE3.0,OPPO的低压快充VOOC以及衍生的DASH。这些快充技术基本上都是搭配一套专用充放电路,抛弃过去恒流-恒压的充电方式,由专门IC负责控制充电过程中电压电流动态变化,使得充电效率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,电池充满时间大幅度下降,所以就有了“充电五分钟,通话两小时”的神话。

其实苹果已经在iPad Pro上小小地试验了快充,如果采用苹果自家的USB 29W Type-C充电器就可以实现14.5V 2A的快速充电。同时在New MacBook上引入USB Tpye-C接口,并且十分激进地抛弃其余所有接口。因为在一个如此小的接口中已经融入了数据、视频、音频传输,大功率充电等一系列功能。同时USB Type-C引入24线设计,添加了CC端传输线路,给USB Type-C接口两端设备进行PD快充握手信号的传递带来了可能性,配合上专用的PD通信协议芯片,即可以应用USB Power Delivery快充协议。苹果其实也在牛刀小试,不过很可能是受限于iPhone上散热空间不足,不能轻易引入高功率快充。另外也有消息指出,苹果在尝试采用无线充电技术,难道苹果一直在憋大招?

双卡双待这个功能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太普遍了,一个工作号一个家庭号两者互不干扰,又或者是流量卡、通话卡搭配。总而言之,国产手机主流机型中的双卡双待是一个必备的功能,极大地方便了我们。

不过如果苹果真的想这样做,一定程度上会招致运营商的各种不满,因为试图从用户源头上取得控制权,本质上是弱化了运营商所扮演的渠道商角色。但是苹果又是一家最能平衡各个合作方利益的公司,尽量做到你提供支持,我为你所用的境界。Apple Pay入华与银联合作就是漂亮的一拳,硬生生切入到中国移动支付要害之处。因此苹果肯定不会妥协于插两张sim卡这么粗暴的双卡双待方案。
绝不开放的NFC API
苹果已经为iPhone加入NFC功能进入到第三个年头,但是丝毫没有开放NFC API使用权限的意思,只能为自家的Apple Pay所用。反观Android阵营,NFC应用到各方各面,蓝牙音箱、耳机快速配对,岭南通等公交卡手机充值,模拟公交卡、积分卡等等,中国的老百姓也玩得风生水起,好不热闹,但是iPhone上一个都不能用。

但是iPhone 5s开始就配备Touch ID指纹识别硬件开始,次年就有限度地开放Touch ID API使用权限,但就NFC API上,苹果公司似乎不肯退让,想要坚守安全支付的最后一道物理防线。苹果甚至为了攻入移动支付生态如铁桶般存在的日本市场,特意提供A1779/A1785两个日本特供型号iPhone 7/7 Plus,这两个型号仅仅是让NFC安全地兼容日本流行的FeliCa标准。

抱歉,评论表格在这个时候已关闭。